查看原文
其他

爱恨情仇的业缘啊,你永远不会懂! 上师嘎玛仁波切开示

2015-02-14 轻敲右边添我 在人间


上师嘎玛仁波切开示:舍无量心

「慈悲喜舍」四无量心

我们进入佛门,接受皈依之后,接着要学习发殊胜菩提心,大乘的根本就是发菩提心;没有菩提心,就不算是大乘佛教徒,也无法成为学习密法的根器。现在很多人都在讲解菩提心,解说菩提心的功德,如何发菩提心等等。讲解菩提心并不难,发菩提心也不难,可是,怎样真实地将菩提心发出来,这中间的学问就非常深奥。

无始以来,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,凡事都有自己的喜恶,喜欢这个人,或不喜欢那个人,认为这件事一定要这样做,那件事不可以这样做等等,都是以「自我」为主,人所有的烦恼,都是绕着自我在打转。我执是让我们不断轮回的主宰。有什么方法可以把自我从牢笼中解放出来呢?发菩提心就是一个极为善巧的方法。在发菩提心的当下,相对能让我执崩解。

菩提心应如何实修呢?在金刚乘里,对于发菩提心,有比较详细具体,可以依循的观修。大乘佛教徒在学发菩提心的过程中,首先要先学会「慈悲喜舍」四无量心。现在很多的佛学会、道场或精舍,都以慈悲喜舍相关的意义命名。到底应该怎样实践慈悲喜舍四无量心,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课题。

「慈、悲、喜、舍」以「舍」起修

佛教徒讲到四无量心时,一般是依「慈、悲、喜、舍」的顺序来讲,但在修行的时候,必须先从「舍心」开始修起。如果不先修「舍心」,先修习「慈心」和「悲心」的话,会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放在慈心和悲心上,凡是符合我们的想法时,就产生「喜欢」的感觉;不符合我们的想法时,会产生「不喜欢」的感觉,使得我们对外在境界和众生产生「喜」「恶」的执著,很容易让慈心与悲心落入偏执的习气中,使「慈心」和「悲心」夹杂了分别念,无法一视同仁,平等对待众生。

在修行上,对亲人的眷恋,和对仇敌的怨恨等等分别,是大乘佛教徒利益众生时最大的障碍。当我们遇到不喜欢的人时,往往会忘记自己是大乘佛教徒,很难生起希望对方离苦得乐,甚至成佛的想法,导致修行与现实时时产生冲突和矛盾。不论是贪爱亲情,或厌恶仇敌,这两种执著心态,都将使我们因情绪上的喜恶,产生选择性的慈悲。

一般的信徒到佛堂时,你要他发一点慈悲心,是有可能的;一旦,他很讨厌的人出现时,那就很难对对方产生慈悲心了;也许,有极少数的人,还能压抑自己厌恶对方的心理,发出些微的慈悲心;对一切自己喜欢或讨厌的对象,要一律发出慈悲心,是很不容易的,这需要慢慢培养。作为一个修行者,特别是大乘佛教徒,一定要克服这些心理状态。所以,在四无量心当中,我们首先要学会「平等舍」。

来自:大圆满前行59:第十章/第一节1 「慈悲喜舍」四无量心

舍无量心

「舍」,是舍下对仇敌的怨恨,对亲友的贪爱,对一切人事物的执著,对于曾经在轮回中作过我们父母的众生,生起没有分别、平等的慈悲心。

平等舍

「舍」,可称做「平等舍」。因为只讲「舍」的话,很难明白「舍无量心」的真义;如果讲「平等舍」就比较容易了解了。因为,慈悲是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发心,而平等舍的无量心,是让我们航向慈悲大海中最正确善巧的方法;有了平等舍之心,修慈心、悲心和喜心时,才能无量无边,平等饶益一切众生,不受个人喜怒哀乐偏颇执著的限制。所以观修四无量心时,一定要先从「平等舍」开始修起,才能达到真正无执的慈悲。

要做到无执的慈悲,就是修「平等舍」——愿一切众生远离爱、憎、住平等舍」。「舍」是「放下」,「放下」对一切人、事、物「好」及「不好」的「执著」,对众生平等看待。

一.如何学习「平等舍」

刚开始练习「平等舍」的时候,可以找一个道场或是佛堂等比较清净的地方,听闻佛法,参与共修。因为受到佛菩萨大慈大悲的加持时,会有法喜的觉受,所以,如果我们遇到不喜欢的人,就将这种觉受拿出来运用,发出慈悲心来对待他,这样慢慢来训练自己。

首先,我们可以由自己最讨厌、最嗔恨的人做起,将他们转化成和我们没有利害、喜恶关系的一般众生,对境不起嗔心;然后想想这些众生,在过去生生世世轮回中,和无数众生一样,都曾作过我们的父母亲,和今生的父母一样爱护我们,这样去想的时候,对我们所喜欢、所厌恶的和我们没有关系的一切众生,都会生起同体大悲,平等去看待。如果一时没有办法生起平等大悲,就要不断重复这样去想。时时这样去想,就会从内心慢慢放掉对敌人的嗔恨心,放松对亲戚朋友过度的贪恋,让贪爱和嗔恨的强度,慢慢平缓下来,以至终能以平等心,欢喜对待每一个众生。

二.无明的舍

修习平等舍时,内心是涵蕴着无尽的慈心和悲心的,如果「平等舍」中没有慈悲,就会形成所谓的「无明舍」。「无明舍」是什么呢?持「无明舍」心态的人,没有慈悲心,认为既然众生平等,那么,所有的亲戚、朋友仇人等等,和他都没有关系,众生的生死解脱不关他的事,以表相的不贪、不嗔的无明概念,将一切众生一视同仁地舍弃,这就误解「平等舍」的意义,这是不正确的想法。

亲仇业缘不定

要明白平等舍的无量心,要先认知「世事本无常」的观念。因为无常,所以一切现象都在变化。亲人和仇敌,和我们不会是永恒的关系。你无法确定一个人是否永远是你的敌人?永远是你的亲人或朋友?亲仇关系在无常中时时转换。如果我们明白亲人仇敌和我们之间的业缘,就会减少爱恨交织的执著。

以轮回和因果来看,今生我们所贪恋疼爱的人,可能前世是我们的仇敌;今生我们讨厌的人,可能过去世是我们最亲爱的人。我们常常以为,亲人和我们所喜欢的人一定会爱护我们,帮助我们;仇敌或我们所讨厌的人会伤害我们,其实并不一定。这些好坏状况通常都是依据个人喜恶标准而定。这些认定标准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?当然不是。如果以佛法业缘的关系来讲,前世我们曾经亏欠过的人,有时会转生为我们今生的小孩和后代的子孙,变成最亲的家人或朋友;而过去世我们没有亏欠的人,这一世的关系和我们比较疏远,这是因为没有业债的关系。

一.口食父肉石打母

印度的迦旃延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。有一天中午,有弟子请他去应供。他过去托钵应供的时候,在路上,看到有一个女人,怀里抱着一个小孩,嘴中吃着刚钓上岸,被烤熟的鱼;她吃完鱼肉以后,把鱼骨头丢到地下。这时,有一只狗跑过来,吃她丢下的鱼骨头,那个女人看了很不高兴,就拿起一块石头打那只狗。

迦旃延尊者看到这个情形,一下就笑了出来,跟随在后面的出家众觉得很奇怪,平日端严肃穆的尊者,为什么现在忽然笑了起来呢?就问他说:「大师,你为什么这样笑呢?那女人打了狗,应该要对那只狗慈悲才是啊?」

于是,迦旃延尊者讲了像诗一样的四句偈:「口食父肉石打母,怀抱仇杀之怨敌,为妻啃食夫之骨,轮回之法诚堪噱。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这个女人口中吃的鱼,过去世曾经是她的父亲;她用石头打的狗,过去世曾经作过她的母亲;她胸中怀抱着的小孩,是她前世所杀的仇人,因为恶业所造的业缘,现在要她还债。她过去世的母亲投胎为狗,啃着她父亲所转生为鱼的骨头,妻子贪恋丈夫,就好像狗贪恋鱼骨头的业缘一样。迦旃延尊者觉得世间轮回之法实在很好笑,所以笑了出来!

由这个故事可以知道,她的父亲死了以后转生为鱼,她的母亲转生为狗,前生被自己杀掉的仇人,现在变成她的小孩,要她费尽心力来照顾。可是不明白因果业缘的人,怎么知道呢?所以,如果了解因果和业缘不可思议,对一切众生实在不需要有任何亲疏、爱恨、喜恶和好坏的分别啊!

你们可以看看自己的小孩,就知道他和你有什么业缘。有的孩子一辈子向你索取,一直伸手向你要、要、要到你老为止;你则不断的舍,不断的给,他还是理所当然不断向你要,要到他自己当了父母亲以后,他就开始要还他自己的债。他的儿女和他以前一样,一直向他索取,他就不断向下付出喔!最亲的人不断向我们索求的时候,我们都会拼命地给。可是如果是外人向我们不断要求,我们就会生气了。所以说,轮回中的业缘,从外表上看,是看不出真相的。

二.藏王赤松德赞之女莲花光

以前有一位很有名的藏王赤松德赞,他曾经把莲花生大师迎请到西藏弘法。他有个女儿叫做莲花光,在十七岁的时候就往生了。往生的时候,国王请莲花生大师做超度,超度完之后,国王请问莲花生大师说:「我女儿应该是非常有福报的人,宿业清净,能生为王室的公主,而且能够见到像真佛一样的您,可是竟然那么年轻就往生了,看来又好像没有福报似的,请大师指示!」

莲花生大师回答说:「你的女儿不是因为宿业清净而生在皇室,也不是因为有福报而由我来超度。」国王说:「到底是什么因缘呢?」莲花生大师就告诉他过去世的因缘。莲花生大师说:「过去世我莲花生大师、大堪布菩提萨埵和你赤松德赞三个人,曾经一起盖一座夏容卡秀佛塔(尼泊尔的波达塔,是名闻世界的一座大佛塔)。我们在盖那座佛塔时,你的女儿莲花光当时是一只毒蜂,叮在你的脖子上,你一不小心,一巴掌打死了它,由于这个命债业缘关系,现世投胎做你的女儿。她以夭折让你产生很深的伤痛,要你偿还这个业债。」赤松德赞国王是文殊菩萨的化身,也会因为业缘而生出这个后代,要他偿还业债,何况我们一般凡夫呢?

由此可知,我们欠众生的业债,往往是利用和我们很亲近的关系来偿还的。不管是冤家,或是亲友,多半是债主喔!业力上的债主往往是真正的近亲。所以,对于现世我们贪恋、喜爱,或是讨厌、痛恨的人,真的很难还原和我们关系的原貌。所以说,喜恶爱恨是没有绝对的!

三.亲仇之间

有时,当亲人生活得很快乐,很健康,平安顺利,或飞黄腾达的时候,我们会为他们高兴,会觉得很放心;如果他们痛苦或不如意时,我们看到他们受苦,心里觉得比他们还苦,但他们却认为我们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;反之,如果我们在生活上遇上困难,想请他们帮助时,他们有的却吝于付出。现在社会上有些人,有时会为了钱财,杀死自己的祖父母、父母,或兄弟姊妹,这样的人很多。而有的人会因为家人之间过度缠黏束缚,往往为了满足亲人的欲望,想方设法,不择手段,拼命追求名利,无形中累积很多罪业,阻碍修习正法的机缘,没有办法修行,这样的亲人所造成的伤害,如同仇人一样,不是吗?

四.逆增上缘

有时,真正愿意为我们付出的人,反而是一些和我们没有什么特别关系的人,甚至是我们所认为的仇人。事实上,这些人不一定把我们当敌人看待,也不一定会伤害我们。有时候只要用一些恰当的沟通方法,或是善巧的语言,很快就可以尽弃前嫌,变成自己最好的朋友或亲人,帮助我们。

仇敌和魔难对我们的伤害和打击,有时也会带给我们非常多的福报。很多人因为遭受现实生活中的灾难和逆境而成熟,比如,经历感情上的挫折,家庭关系的破裂,生离死别的痛苦,或是身体受重病折磨,事业的失败等等,为了要超越这些深层的痛苦,而激发出无比的力量,从这些逆境中,向上增长出前所未有的智慧,反而会带来非常多的功德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「逆增上缘」。

有些人在今生一直没有机缘遇上佛法,却在逆境来临时,为了想要脱离痛苦,而产生对世俗的厌离之心;有了对世俗的厌离心,就会想要出离轮回,要出离轮回的解脱之道,就只有依靠佛法僧三宝,因而趋入佛门,学习佛法,这时就会开始带来很多的福报。因逆境冲击,反而增长智慧和心的力量,所以我们不得不感谢带来逆境的人,感谢那些背叛我们的朋友、骗取我们钱财的人、伤害、打骂或背弃我们的人,两舌或恶口挑拨是非的人,甚至给我们带来病痛的病毒等等,这些痛苦的因素,到最后都变成对我们最有意义的众生。

反过来看,因为对朋友、亲人们过度贪爱执著,我们会顺应着他们,眷恋世俗的安乐,追求名闻利养,这种因缘到最后会让我们累积更多的恶报,种下堕入恶趣的种子。今天我们认为最亲的亲人,明天可能会为一件小小的事情,马上反目成仇。以前的时代,大家讲求伦理道德,大部分的人都很孝顺,现在情形不一样了,伦理道德都颠倒了。当父母年纪大了,很多人不亲自照顾,把父母放在养老院里。有些人移民世界各地,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亲在哪里,连父母亲的长相也忘记了,这种人也很多。孰亲孰仇,实在没有办法用好与坏来分别。

所以,对于我们从小习惯学会对亲人与敌人的二分法,现在必须要重新调整,要以具有慈悲的平等舍来看待了!但是,这并不是要你离弃自己的亲戚朋友,也不是要你一厢情愿地亲近怨恨你的仇敌,而是要在内心中放下对他们爱恨的执著;对所有一切众生,不分亲疏远近,爱人或仇人,一律都视作现世父母,以慈悲心不断反复来练习平等舍心。

来自:大圆满前行60:第十章/第一节2 舍无量心
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8aa33160102e0iy.html


转发本文是法布施,种下成佛的善因,自利利他,吉祥如意!

在人间公众号:zrjblog,专注佛法博客八年,只发收藏级精品文章!愿佛法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,众生法喜充满,离苦得乐,究竟成佛,喇嘛千诺!

更多精彩,敬请关注:

在人间微信平台(1年,8000佛友关注):

zrjblog

在人间微信号(3年,2000佛友互粉):

livictorlei

在人间新浪微博(6年,1.3万佛友关注):

http://weibo.com/03shipin2

在人间新浪博客(8年,1.7万佛友关注):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03shipin2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